舞蹈世界七旬舞蹈家领着大妈跳芭蕾
七旬舞蹈家领着大妈跳芭蕾
- 2013-03-26
- 杨舒
- 北京日报
“梨花开,春带雨”,歌声响起,队员们擦擦汗,练起了新舞《梨花颂》。三个月后,严纪芳将带着舞蹈队走进俄罗斯参加国际大赛,“只要我还在这里,就要带她们

严纪芳15岁入伍,学舞、编舞40多年,上过战场、下过农村,舞蹈早已融入了她的生命。义务服务,她从未收过舞蹈队的一分钱,“我是中国第一代文艺工作者,一身的舞艺是国家给的,如今趁我还能跳,就想把这艺术传给更多的人。”
“这里每个人女孩儿时心里都有一个舞蹈梦,我不过是晚点帮她们圆上。”严纪芳从手机里翻出几年前舞蹈队的一张张合照,“舞蹈可以让人焕发青春,你看这些队员比刚来时不知年轻了多少。”58岁的张阿姨5年前来到这里,“有天我量个子,怎么还长高了一厘米!严老师笑着告诉我,那是舞蹈让我挺拔了。”队里一名50岁的“小”队员来队时罹患抑郁症,每个月靠一万多元的药物控制,被朋友强拉着来见严老师。从刚入队时不苟言笑,到渐渐开始交流,一年后,她摆脱药物重现了笑容。家属流着泪,专门前来感谢严老师。
8年前,曾为空政文工团演员、国家二级编导的严纪芳随儿女来到北京,定居顺义区后沙峪镇万科城市花园小区。初来乍到,小区里的舞蹈队吸引了她的目光,可她一去看,却看出了问题,“舞蹈队学舞没有章法,队员们又都是骨质脆弱的中老年人,这样练下去,会受伤的。”严纪芳急在心里却没有马上说破。隐瞒身份的她,以普通舞蹈爱好者的名义申请加入舞蹈队,默默从旁开始了专业引导。几个月下来,队员们才发觉,这位严大姐的真正身份竟是身怀绝技的舞蹈家。
不只教舞,8年来,严纪芳为顺义区各种大小活动义务编舞40多个。去年,为了配合新歌《我的北京我的家》,区里找到老人创作舞蹈作品,三天,舞蹈框架成型,不到一周,她把所有动作、服装设计全部完成。去年6月,老人率舞蹈队以原创舞蹈赴韩国参赛,一举夺得金奖。
早上六点,天刚蒙蒙亮,严纪芳就起床了。这位77岁的舞蹈家,又要为每天上午的社区舞蹈课提前备课,例行练功。梳起满头银丝,套上紧身练功服,她早早来到社区俱乐部的体操房。抬头、松肩、压腿、绷脚,年近耄耋的严纪芳依然身姿挺拔,动作婀娜。将这一身舞艺义务传授给社区里更多的人,是老人晚年最大的心愿。
虽近耄耋,严纪芳每日准时准点,从不缺课。2011年中,她在外不慎摔坏了右腿,医生要求她住院治疗。心系舞蹈队的她硬是搬回家里,每天自行复原锻炼,33天拄拐下床回到课堂。如今,队里的阿姨们亲切地称她为“老妈妈”,每天早接晚送,每年她的生日成为队里最热闹的日子。
从2005年进入舞蹈队开始,周一到周五,上午八点半到十一点,2000个日子义务教舞。
“严老师早!”上午八点半,20多位社区阿姨身着清一色的紧身练功服,陆陆续续走进体操房,围在老人身边叽叽喳喳地说着小区里的乐事。这些队员最小的50岁,最大的69岁,基本都是零基础学舞。
“好,首先开始地面训练!”严纪芳敛起笑容,一声令下,队员们摆好瑜伽垫,开始了每天的芭蕾训练。“注意绷脚,注意眼神!”随着队员上杆压腿、组合群舞,老人穿梭其中,扶肩膀、托脚跟,一丝不苟地校正着动作。为了配合这些中老年人的身体条件,严纪芳研发出一套完整的训练教程,融合了芭蕾、民族舞、古典舞,将队员们的身体潜能尽可能开发出来。“乍一练舞我们都喊,疼得不行,严老师专门花了一年的时间教芭蕾基础,慢慢我们的关节就打开了。一年之后,你看,我们都会劈叉、立脚尖了!”64岁的刘阿姨说着抬起自己的左腿,轻松地朝天蹬去,“这可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