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鉴赏舞蹈《牵手》
舞蹈《牵手》
- 2013-03-17
/*html{word-wrap:break-word}*/body{font-size:14px;font-family:arial,verdana,sans-serif;line-height:1.666;padding:10px 8px;margin:0;overflow:auto;white-spac
这学期的舞蹈鉴赏课上,老师给我们介绍和观看了许多舞蹈,从大的分类上它们包括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芭蕾舞、体育舞等等。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现代舞《牵手》。
《牵手》是由两名残疾舞蹈演员马丽和翟晓伟演绎。马丽因车祸失去右臂,翟孝伟自幼失去左腿,因此表演时拄着拐杖。而他们却让残缺演绎成震撼人心的美,这部作品就是根据这两位舞者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的,两位舞者透过舞蹈传递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带给我们极大的感动。
整个舞蹈中随处可见芭蕾的踪影,跳跃动作十分轻盈,各种旋转和托举正是将现代舞与芭蕾完美结合。此外也能看出舞者心境的变化。从开始马丽卧地捶打等动作中我们感受到的彷徨恐惧,对命运不公的无奈,到后来两个遭遇相似的人相互扶持相互鼓励,透露出他们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从一系列奔跑、托举等动作中都能得到完美的展现。这一点正符合了现代舞的生活观:宽容大度,乐观向上,随遇而安。
大多数现代舞都不容易看懂,因为舞蹈中包含了舞者、作者的思想,其动作也非常夸张诡异,而观众们并不熟知他们的经历,并不能完全理解他们所谓的“美和艺术”,也就无法产生共鸣。而《牵手》之所以能感动观众,一是演员自身因素(残缺的身体让人们不禁产生同情);二是动作非常简洁明了到位,舞者的思想也表达的非常准确: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几多磨练几多艰辛,不向命运低头,不向痛苦呻吟。两人一起将这些感情传达给观众也正好诠释了“牵手”这一主题。
在这个舞蹈中,残疾人是外形的残缺,他们通过这个舞蹈表现了一个完美的精神世界;很多正常人他们的身体是健全的,而他们的精神不一定健全。艺术恰好通过舞蹈的形式,把一个在残缺中追求完美、积极向上、勇敢、阳光的面貌展示给观众,使观众在欣赏美的过程中灵魂得到了升华,他的泪是灵魂被艺术灌溉之后心灵的反映。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