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知识【资料】景颇族舞蹈的简单介绍

【资料】景颇族舞蹈的简单介绍

  • 2013-07-18

据古籍记载和传说,景颇族先民是我国古老“寻传蛮”中的一部分。最早居住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山区,唐代时沿横断山脉南迁到澜沧江、金沙江以东的永胜、丽水两地区,明末清初继续迁至云南省红河地区。因长期与傣族比邻,使景颇族在音乐、舞蹈风格和所用乐器种类等方面,深受傣族文化的影响。

集中居住在我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族,系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景颇语支。 kOT中国舞蹈资源库
kOT中国舞蹈资源库
据古籍记载和传说,景颇族先民是我国古老“寻传蛮”中的一部分。最早居住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山区,唐代时沿横断山脉南迁到澜沧江、金沙江以东的永胜、丽水两地区,明末清初继续迁至云南省红河地区。因长期与傣族比邻,使景颇族在音乐、舞蹈风格和所用乐器种类等方面,深受傣族文化的影响。 kOT中国舞蹈资源库
kOT中国舞蹈资源库
目瑙纵歌——传说“目瑙纵歌”最初是天王的天宫神舞。糅入了太阳宫舞蹈的神采经典,集纳了鸟类舞蹈的精华,记录了远古景颇人生产生活的原始动作,是景颇族舞之始、蹈之初。千百年来,目瑙纵歌传承了远古景颇族先民创造发明的原始图腾文字,即把“格顺木纪”(蕨形符号)、“格尚木戛”(方形棱角符号)、“兴国木戛”(山形河谷符号)舞成了原生态舞蹈的精髓特征,蹈出了鼓舞斗志、奋发进取、团结向上、和谐发展的文明舞魂乐章,使之成为当今世界上恢弘壮观的天然原生态舞蹈之神韵和中国的、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kOT中国舞蹈资源库

格崩动——“格崩动”舞蹈是景颇族崇尚和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图腾文化衍生出的又一种经典舞蹈,是在村寨德高望重的老人逝世时举行的一种丧葬性舞蹈活动。舞蹈以人类生产、生活的具体特征来展现,有百余种动作。领舞者手持竹条或树叶等道具,以身腰、手脚等比划、摆动来展示亡灵出生成长、生产生活的细节,赞美亡灵一生辛勤劳碌、美德人品,并以柔美的舞蹈动作把亡者灵魂送回祖先原籍,与祖先同栖共眠。这种丧葬舞自老人去世当晚到出殡入土为安之夜,每晚举行,通宵达旦。kOT中国舞蹈资源库

真斋斋——“真斋斋”是在德高望重的老人仙逝时举行的祭祀性舞蹈,用以驱邪赶鬼、招魂保平安。一般在亡灵出殡入土后的傍晚举行。亡灵入土为安后,六至八、九个青壮男子便在山中林边去衣裸体文身做准备。天擦黑时,办丧事人家急促的铓鼓声骤起,一伙文身裸体、带着假面具、下身用树叶遮蔽的“真斋人”(野鬼)就会各自从不同的地点、方向猛然窜出,扑向“恩夺格康”(在野外为亡灵者建盖的家)疯狂舞蹈,一边鬼跳神闹、一边还学着兽禽类乱叫。如果“真斋人”学猪叫,主人家就得抓一头小猪给他们;如果鸡声四起,主人家就得每人送他们一只鸡,以此作为酬劳。因此,仅有当官人家和生活条件较好的人家举行“真斋斋”。kOT中国舞蹈资源库

象脚鼓舞——景颇族称“统嘎嘎”,载瓦语称“蹭过过”。在景颇族的文化中,鼓与景颇族的族称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在蛮荒时代,人妖混杂,人类不纯,天王为纯净人种,发洪灾淹没大地,并指使雷神大将把一对纯种人类童男童女装入木质大鼓随洪波漂泊,后破鼓而出(破鼓,即景颇)。象脚鼓舞一般是在进新房、婚礼等喜庆和休闲时开展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以原始的生产生活动作为基本舞蹈动作来展现。每一种跳法均有数十种严谨的套路,亦可通宵达旦、载歌载舞,是景颇族青壮年休闲娱乐的一种文化活动。kOT中国舞蹈资源库

志过过——载瓦语,即“志”为歌或山歌,“过”为跳舞,是载歌载舞的意思。“志过过”,一般是勒赤、浪俄两个支系的景颇族开展此类娱乐活动。在新居落成、婚娶、过节时,青壮年男女们手挽手围成圈,围绕“志过过”的中心议题,即贺新房、结婚、吃新米等内容,以一人领唱、舞者伴唱合声的方式,歌唱和赞美新生活。kOT中国舞蹈资源库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