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作性思维
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作性思维
- 2011-12-19
- 王彦贞
- 黄河之声
文/王彦贞舞蹈课程是以舞蹈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课程。它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人的发展中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就是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高
文/王彦贞舞蹈课程是以舞蹈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课程。它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人的发展中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就是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轻易提高的,在长期培养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和谐的课堂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气氛,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和谐的课堂则是靠师生间的友爱、平等交往建立的,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把自己当成指导者或者领导者,而应把自己同自己的学生视为人格上平等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二)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基础教育中,培养舞蹈兴趣被置于十分突出的位置。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自主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在可能的条件下,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权力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成为主人,愉快的学习,自由的创作。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激醒学生的思维舞蹈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舞蹈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把自已的理解、感受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情景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讲故事、听音乐、观看音像资料、即兴表演、运用电脑多媒体等,只要灵活运用,定能营造美好的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例如,在学习傣族舞蹈时,教师就可先请学生闭上眼镜听一段描绘清脆的水流声并伴有优美的葫芦丝的音乐,美妙的音乐声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美丽的西双版纳大。接着,教师运用多媒体电脑显示一幅幅极具有傣族风情的画面:“小溪边的少女”,“美丽的孔雀”,“健壮的大象”……伴随着葫芦丝悠扬的旋律让学生的思绪在图画中延伸、想象在溪水边与孔雀翩翩起舞……在这情境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结合自己的感受来学习傣族舞。而后让学生自己编创舞蹈,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最后师生共同参与比较、分析、评价,体验。这样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富有情感的意境中用心去跳自己编创的舞蹈,可以再次感受到创新的愉悦。(二)利用直观的舞蹈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舞蹈形象就是通过肢体表现编导的艺术构思,塑造艺术形象,从而使欣赏者产生联想。在舞蹈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观看到所播放舞蹈的风格特点及舞蹈演员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并能够理解舞蹈表现的情景。若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就更能够正确地体会与理解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通过对直观的舞蹈形象的感受,而逐步把学生引导到对舞蹈的创作上来,既活跃课堂气氛,也启发学生想象,同时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大力开展舞蹈活动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舞蹈活动课是舞蹈课的延伸。舞蹈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技巧能力、表演能力等各方面的素养提高到更高的境界。开展多种多样的舞蹈活动课,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舞蹈之美,表达舞蹈之美,鉴赏舞蹈之美。开展舞蹈活动课,不仅能够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再只是接受现成知识的过程,而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三、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由于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在舞蹈教学中从个性入手来培养创造性,这也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研究者提出的各种建议,可概括如下。(一)保护好奇心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根本点,培养新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并接纳学生提出的任何奇特问题,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给予鼓励和赞扬,不应忽视或讥讽。(二)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舞蹈不寻求统一答案”。因此,教师应时刻感到“学生比舞蹈重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进行思考,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更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而不循规蹈矩。(三)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及时鼓励在学生的舞蹈学习中,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对平常的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教师应给予鼓励,从而增强学生创造的信心。从众所周知的皮格马利翁(罗森塔尔)效应来看,每个人都有想得到他人肯定的欲望,适度赞扬是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和源泉,能激励其个性及创造力的发挥。因此,每当学生表现出这种良好的势头时,教师应及时鼓励、赞扬,调动起学生创造的乐趣。(四)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像,不必拘泥于常规的动作。给学生机会进行创作,并尽量让他们有创作的成功体验。在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方面,可以应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或组织学生采风等,使学生头脑中的想像更为鲜明、完整。结 语在舞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它既丰富了学生的舞蹈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寻找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契机、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舞蹈课程中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舞蹈教师的职责所在。参考文献:[1] 教育部人事司.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8-15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5-98.[3] 张纲张晓东.课程理念的更新[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2-94.[4] 张晖.新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2-55. (黄淮学院音乐系)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