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初探舞蹈创作的创新思维方式
初探舞蹈创作的创新思维方式
- 2011-11-19
- 殷志强
- 黄河之声
文/殷志强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它“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它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当人们的情感达到及
文/殷志强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它“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它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当人们的情感达到及至,用语言与其他方式都无法尽情宣泄时,舞蹈就是最好的抒情表意之举了。因此,快出舞蹈精品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下面我将会从舞蹈的顺向思维、逆向思维、个性思维、构图思维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舞蹈创新的个人见解,希望能为舞蹈创作的繁荣出一点微薄之力。(一)善于顺向思维,从周边的环境开展舞蹈创作所为顺向思维是指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也是同样。只有热爱我们的生活,积极发现身边有特点的事物并给予艺术的审美,把生活在大家身边的东西给予“生命”,这样就会出好作品,让人们能深刻地记住这些作品。艺术作品不夸张就没有表现力,而夸张就必须有丰富的联想——想象力。编导深入的观察生活,运用自己的创作思维,把水从细小的溪水到波澜壮阔的大海,运用节奏因素使舞蹈“形”、“情”具备,给观众留下深刻地印象。张纪刚的《千手观音》,编导把神的形象赋予了生命,把20多个演员的舞蹈,编排的真的像千手观音一样壮观、震惊。生活美不等于艺术美。创作者对生活中的各种美的事务要进行高度的浓缩和升华,编导把生活中发掘出的物体形象的美妙进行艺术的高度概括,使其成为鲜活动人的舞蹈形象,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和熏陶。(二)善于逆向思维,从“出人意料、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做起,进行舞蹈创新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到过去或反过来向问题,即从相反的方向或角度思考问题,选取别人不曾关注没有涉及过的领域去开拓创新。其一,要善于自我逆向思维,不是按照自己以往所接受的思路来开展创作,而是在自我逆向、自我扬弃的基础上,用新思路、新创意来进行个性表演的创作。记得在前两年,自己创作了一个作品,一改以往的创作方式,在舞蹈中加以语言对白,虽然最后只拿了二等奖,但有很多同行还是给予了这种创作方式的肯定。其二,要善于与同行逆向思维。不是顺着顺向思维去创编舞蹈,而是逆向则他路而行之。别人不这么做,而我偏标新立异这么做,这样才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比如:杨丽萍编导及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印象》走的就是与同行逆向思维的路子。她并没有顺着其他编导的路子走,找优秀的专业演员来表演,而是找来了60多位能歌善舞的村民将最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展现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在舞台上建立一座活动的民间歌舞艺术博物馆。因此《云南印象》就让人感到创意新、有亮点、有地方特色且与众不同;(三)善于个性思维,从追求“个性特色、个性特点、个性魅力”做起,开展舞蹈创新所为个性思维,是指注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即事物的个性的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把思考问题的方向和重心放在矛盾的特殊性即事物的个性方面。具体到舞蹈上来说,就是要从以往习惯的传统思维方式中走出来。其一,追求特色化。众所周知,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方式,无疑要把人这一“材料”锻造的能屈能伸,能柔能刚,腾上跃下,拧、倾、圆、曲样样均能适应。舞蹈中的各种规范性的基本功训练已把演员训练成了共性统一的表演风格。而后出现的一种抽象化的现代舞就打破了民间、古典、芭蕾等等传统舞蹈的规范模式,它的训练解放了身体的所有肌肉和关节,舞蹈的风格干净大气,舞蹈动作瞬间静止,瞬间舞动,这期间出现了很多好的舞蹈作品,比如:王枚老师编导的作品《也许是要飞翔》舞蹈中没有任何展现女性柔美的动作,而是干净大胆的运用一条直线的路径把一段舞蹈展现出来,动作干净舒展,让人看后很受感动。其二,追求魅力化,即要具有创造与想象的魅力。一个舞蹈艺术作品的成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演员体现的程度,再创造与想象的能力。这就要求编舞者们展开充分地想象力,去合理地完成作品。尤其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情绪与情绪之间的转换,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尽善尽美。现在的舞蹈作品开始有了一个转型期,大部分舞蹈开始打破自己的束缚,在舞蹈原有的元素上加了许多现代舞的元素,使舞蹈看上去不在那么单一。(四)善于构图思维,舞蹈构图是舞蹈语言在舞台上存在和呈现的方式,也是舞蹈在时间、空间中的动态结构所谓舞蹈构图是舞蹈者在舞台空间的运动线和画面造型。是舞蹈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好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台上的整体画面,这就要编舞者具有很强的构图思维。我们知道任何构图都是由不同的线——直线和曲线所构成的,即三角形、方形和圆形,以及三角形的变体菱形,方形的变体梯形和圆形的变体椭圆形所组成的。怎样才能使这些大家都熟知的这些图形组合成让人眼目一新与众不同,并且在不同的舞蹈画面的变化流动中把舞蹈语言所表达的情意展现出来。如何配置才能给人以美感,这就得使它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从形式美的一般构图来看,主要有:整齐一律、平衡对称、比例、调和对比、多样统一等。要创作出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光靠以上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调和综合的编舞手段,要求编导在诠释角色时尽可能进入纯粹的创作状态。倘若带着某种功利心,则往往会听命于追求最高利润的欲望或某种意识形态的驱使,这两者都同样远离艺术创作的正确目标。随着社会发展的飞速前进,舞蹈也在随着社会的步伐大步往前走。人们的欣赏水平也逐年提高,美的事物也慢慢的被发掘。创编者们要大胆的去尝试新生的事物,不能总吃老辈们传下来东西,只有不断研究学习开动大脑,新生的舞蹈才能不断涌现,才能慢慢迎合人们的高标准的眼光。为了“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舞蹈界的学者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创新,多搞精品剧目来迎合文化事业的发展。参考文献:[1]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第161-16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2] 黄蕾:《舞蹈杂志》第 62-63页,2008年总第319期。作者简介:殷志强,1983年,男,汉族,江西省南昌市,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教学。 (江西蓝天学院音乐舞蹈系)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