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从舞美造型、服装道具上看《云南映象》的文化现象
从舞美造型、服装道具上看《云南映象》的文化现象
- 2011-10-04
人类文化的物质遗存一经问世,就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视为珍宝,并作为权力与财富的象征。然而,人类文化的精神遗存,其价值和命运未必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
人类文化的物质遗存一经问世,就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视为珍宝,并作为权力与财富的象征。然而,人类文化的精神遗存,其价值和命运未必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印记也渐渐淡忘了。然而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民族依存的前提。传承、保护和发扬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遗存,对社会人类学、美术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乃至宗教学都有难以估量的价值和伟大的历史意义。
《云南映象》中的演出服饰就是取自于云南这个多元民族文化王国。出自自然的民族服饰,表现着自然的博大、朴实与勃勃生机,具有独特的原生态气息和特殊的现代美学韵味。千百年来由自然和历史交结、叠印在民族文化“感光片”上的民族集体意识的“原始心象”,却不是轻易改变得了的。这些服饰成了各民族的“符号表征”,“懂行”的人可以从中“读”出许多有关世界起源、人类诞生、宗教崇拜、驱神求吉的长歌短吟。
《云南映象》的道具原型全部来自民间,它没有所谓技艺的刻意追求,是想让受众观赏它形的敏感和放胆创造的造型风格。对于他们不管从整体或者是局部都很难用现成的舞蹈艺术理论来概括。因为它属于另一种自足的造型表现形式,表达感觉、结构世界的多种可能性。《云南映象》的舞美造型和道具展现着这个梦幻般地方的形幻---天成之趣、人文之梦。
生活在云南的各民族,有着自己对世界独特感知方式和表达方式。她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象征体系,并以此去向世人展示强烈的云南映(印)象。云南各民族文化多元并存的格局,不可能让民间艺术只是纯形成的审美之作。它们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及其文化意识,正是《云南映象》的主要价值所在。
《云南映象》的舞美、灯光、设计就是想给予亦真亦幻的视觉效果,将最原生的和最现代的、最人性的和最神圣的原创乡土经典和新创的舞蹈艺术经典整合重构。在时空错位、视觉错位中强化某种亦真亦幻的感觉,在原汁原味的民间歌舞与经典的民族舞表演组合中,构成一种与民族文化和中国主流文化风格都截然不同的舞蹈行为艺术。通过演员的演绎,加之杨丽萍独特的舞蹈语汇,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云南异彩纷呈的强烈映象,展示了她的原生、古朴,但却是最具血肉、最富感情的云南民族舞蹈艺术之大美。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